白頭翁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等功效,自古就是中醫中常用的為民解除病痛的藥物。現代醫學主要用來治療赤白痢疾,鼻妞,崩漏,眼目赤痛等.白頭翁粉能殺滅陰道滴蟲,水煎和醉提總皂式具有抗阿米巴原蟲的作用.白頭翁抗菌性廣泛,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枯草桿菌等的生長.此外,白頭翁及其復方如白頭翁湯對皮膚真菌酵母菌、錐蟲、白色念珠菌等菌有抑制作用.白頭翁對小白鼠流感病毒感染有輕度抑制作用,白頭翁的乙醉提取物還有鎮靜鎮痛作用。白頭翁還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并提出白頭翁抗腫瘤作用主要是通過其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所致.
白頭翁
白頭翁的化學成分研究始于60年代初,共分得了約14種成分,主要為皂苷和內脂等成分,目前認為白頭翁的有效化學成分主要為三萜皂苷.科研人員以雙糖三萜皂等為對照品用分光光度法對不同采收期白頭翁的根及莖葉總皂苷分別進行測定,結果表明根內總皂苷含量高于莖葉,且開花前期含量最高.所以在早春3-5月采挖藥材品質較好。
白頭翁中藥
許多中草藥的主要藥效成分是皂式,如人參黃芪刺五加等,長期以來,皂苷由于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和良好的藥理作用,一直是天然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的重要研究對象。本文主要研究了白頭翁皂苷分離提純的方法。白頭翁總皂苷依次通過大孔樹脂層析、硅膠柱層析得到較高純度的白頭翁皂苷III,并利用薄層層析鑒定分離物.